繁体中文
简体中文
English
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新馆建设情况
发布日期:2013-04-01 点击量:
分享到:0

 

   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新馆馆址位于萧山区和滨江区交界、钱塘江与七甲河交汇处,即杭州奥体博览城(主体育场一层裙房和地下一层、二层)内。由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为建设主体,总建筑面积约33200平方米,估算总投资41500万元,所需资金由市财政统筹解决。

   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内容主要包括非遗展示区、非遗收集与研究区、非遗交流中心和行政办公区等基本功能区域。项目由市文广新局负责把握项目具体功能、形式及运行管理要求;具体参与项目二次装修、布展设计管理;负责联系和发挥文化功能顾问专家团队作用。由杭州市奥体指挥部负责按基建建设程序实施具体的管理工作,落实方案等前期工作的招标组织、会审,办理基建手续等管理工作。

    新建成的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,将按照全国领先、国际一流的要求,综合办馆,静态展示、动态参与、活态传承非遗,积极联姻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,寓旅游、文化、餐饮、养生、购物、休闲、趣味、教育和娱乐于一体,无论男女老幼,来非遗中心游览,都将得到“文化寻根之旅,体察民俗风情”的绝妙享受。在硬件上,建设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、功能最全、设施完备、服务最佳的非遗展示场馆,打造成一以贯之的杭州室内的河坊街区,以全面的、系统的反映杭州地方的民俗风情,保护和传承好杭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;在软件上,建设成为杭州市民了解非遗、享受非遗的乐园,成为广大群众接受非遗文化、传承非遗的重要基地,成为非遗学者研究非遗、探讨非遗的精神家园,成为体现杭州特色的大气开放、动静结合的非遗流动展示体系;在贡献上,布展、设计、收藏、展示、传承、安保等方面,为国内外“非遗展示场馆建设”创建一套一流标准体系而做出有益的尝试。

   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总面积33200㎡。除去辅助用房和车库的8750㎡外,主体部分由四块有机结合的功能区域组成,其功能框架分别为:展示陈列区、展演互动区、交流传播区和研究开发区,四个区域有机结合,互为补充。

    展示陈列区

    本区域静态展示为主,概貌式展现杭州的非遗保护成果。观众在此可以获得感性认知,为深入探究做好铺垫。开辟专题展示馆作为非遗中心的主要功能区块,为不能单独建馆的国家、省和市级非遗项目设置陈列区,并定期邀请其它省市的知名非遗项目来此交流,同时设置非遗综合展示平台、临展区和历史老物件(非遗实物)收集陈列室和历史记忆玩具体验区,通过祖孙、父子体验孩时的童趣,增强老百姓对历史的了解及孩提时的美好回忆。

 

    展演互动区

    按照国家非遗名录体系分类,本区域围绕民间文学、民间音乐、民间舞蹈、传统戏剧、曲艺、杂技与竞技、传统手工技艺、民间美术、传统医药、年节习俗等十大方面内容,要求活态反映杭州及周边地区的民俗风情。

    本区域活态展演为主,营造从实践中体验非遗情境,使公众在参与、互动过程中体验非遗的美妙与神奇。

    增设比较吸引人气的项目内容有非遗水上戏曲茶楼、非遗美食城、非遗产品(商品)交流售卖区、传统手工技艺(民间美术)展演等,可形成创意特色、体验互动与休闲娱乐相结合的区块。如在水上戏曲茶楼里,可以欣赏到各种非遗剧种,也可自己亲身登台表演;非遗美食城中,在品尝到形形色色的非遗美食的同时,也了解到非遗美食的制作技艺及过程,吃的开心,玩的开心;传统手工技艺展演区域及非遗产品交流售卖区中,主要使杭州的传统手工技艺再现,并设置表演和体验区域,邀请一些非遗传人在此表演他们的绝活,参观者也可体验一些简单的制作过程,同时参观者也能买到各种具有特色的非遗产品。

    交流传播区

    传承、交流和传播是非遗保护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,交流传播区将根据国家、省市的有关要求,以及杭州非遗的特点,设置非遗论坛(学术报告厅)、交流中心(对外展演、展示)、非遗之家(传承人活动场所)、传承基地(培训教师、第二课堂)和传播中心(宣传、制作、推广中心)等五个分区域。其中非遗论坛与交流中心和群文服务区连在一起共享。

    研究开发区

    非遗的挖掘、保护、研究、开发,也是为传承人提供传承保护的场所。本区域由研究基地、非遗图书馆、数据联系平台(库)和行政区等四个部分组成。

 

打印】   【关闭

版权所有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网

今日访问:人 累计:

技术支持:杭州集广科技有限公司 推荐使用IE6.0以上版本浏览器 1024*768分辨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