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体中文
简体中文
English
当前位置: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网>>名录项目 >> 省级 >> 正文
绿茶制作技艺(径山茶炒制技艺)
发布日期:2017-09-15 点击量:
分享到:0

径山茶炒制技艺是指形成于唐代,盛于宋,采用当地径山茶为原料,以手工炒制、小锅杀青等工艺为特点的传统炒茶技艺。径山茶主要分布于杭州余杭区径山镇,气候温暖湿润,土质疏松肥沃,十分适宜茶的生长。据考证,径山茶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。嘉靖余杭县志记载,“钦师”于唐天宝元年(742)来径山结茅传教时开始人工种茶。陆羽所著的《茶经》也对径山茶曾作两次考察。自宋到清,径山茶为皇家御用“贡茶”,列为“六品”之一。径山茶炒制技艺又称“炒茶青”,开始于唐代,据唐代文学家刘禹锡《西山兰若试茶歌》载:“斯须炒成满室香,便酌砌下金沙水。”但在唐宋两朝并没有广泛流行,真正流行于清代,其时,杭州一带,包括余杭已为炒烘青式茶叶。径山茶炒制技艺选材精细、工艺难度大,制作流程主要包括鲜叶采摘、摊青、杀青、微型揉捻、烘焙和精选贮藏等多个环节。而杀青和揉捻环节,是最为重要的工序。小锅杀青,扇风散热是径山茶的工艺特点,以手工炒制,要求手势自如,动作灵巧。完成杀青的茶叶,再用手撑力搓成扁平,揉成紧结美观的条索。径山茶炒制技艺从采摘到炒制严格遵循传统的规制,每道工序对艺人技艺的要求十分苛刻和严密,需要艺人凭借长期的实践经验手工完成。炒制而成的径山茶条索纤细苗秀,芽锋显露,色泽翠绿,香气清幽,滋味鲜醇,汤色嫩绿莹亮,叶底嫩匀明亮,经饮耐泡,以“三绿”和“三真”而名扬中外。径山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、工艺价值,外交及经济价值也非常突出。1985年全国名茶展评会上对径山茶下了“品质优异,风格独特”的评语,就是对径山茶质量和制作工艺的充分肯定。作为“贡茶”,一千多年以来深度融入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,影响当地人的生活习惯。为保护传统手工炒制技艺,已采取了成立管理协会、制定标准、注册商标、举办茶圣节等措施。

打印】   【关闭

版权所有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网

今日访问:人 累计:

技术支持:杭州集广科技有限公司 推荐使用IE6.0以上版本浏览器 1024*768分辨率